来自武术之乡,河北沧州,现在深圳在莲花山公园教武术
《苗刀考证》最后说:“前中央国术馆教授郭长生(即:“郭燕子”)得刘教习(指刘玉春)秘授,故其技之玄奥,亦独冠侪辈云”。“就是说郭长生之技艺水平,使人琢磨不到这么玄妙,和同辈的人和器械比起来都是最好的。苗刀。
在戚继光抗倭与近些年的切磋中,苗刀往往占据上风,并且创造出《辛酉刀法》堪称中国国刀。苗刀形制确立之后,基本上长度在120-160厘米之间,常用款在140厘米左右最佳。苗刀的刀法传承下来的有很多,同时也很全,现在很多武术传承。
1970年,担任沧县武术队教练,培养出一批优秀武术运动员,如王华锋,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教研室主任,曾经在中国武术大赛夺取六枚金牌;王志海,在中国武术比赛中夺取了8枚金牌,受到省、市、县的专题表彰,现任沧县人大副主任。
武术营聘刘玉春、任相荣等任教习,传授被称之为“苗刀”的双手刀法,故武术营又称“苗刀营”。其实专练“苗刀”者只一个连,佟忠义曾任连长。苗刀营的沧州籍士兵还有萧福善、赵世魁、郭长生、孙玉敏、石青山、陈凤岐等数十人,大都是。
苗刀传人郭铁良说,苗刀在技法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快,步法灵活,苗刀克日本刀,根本原因其实在步法上,“日本刀步法很死,缺少变化,苗刀步法快,刷地一下就过去了。快了就有优势,能够产生爆发力。所以练苗刀的人都是死命。
民国开始,苗刀再次在武术界朝气蓬发,引得日本剑道重视,直到后来1991年中国武术团访问日本,应日本剑道强烈要求郭瑞祥表演家传苗刀,荣获金牌,引起整个日本剑道高度重视,至此日本剑道多次邀请中国苗刀高手切磋实战,然而日本剑道败。
腰如蛇行步似粘”,“拳法之神眼为先”。在演练苗刀时要观前?后,左顾右盼,望远瞄近,随形随势。技击对抗时,无论是迎其击而进击,还是乘其隙而侧入,都应以眼为先锋,观其体,察其意,识其机,测其变。
10月4日,赵文卓在国庆特别节目中表演了360度踢刀技能,一气呵成,50岁的赵文卓惊艳了国内外的网友,我们注意到赵文卓是双手持刀表演,这与日本的武士刀很像,但这不是武士刀,是中国传统兵器——苗刀,但这并非产自苗族。
民国时期,沧州著名的武术家刘玉春,将中国这类长度120~160,刀身形似禾苗的刀统称为苗刀,这个名字得到了北洋政官方认可!刘玉春根据当时流传的刀法,创制了苗刀刀法是为一路苗刀。后来其高徒郭长生结合通臂绝技,创二路苗刀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