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鸡公狮还包括武术表演,有拳术、传统兵器等套路。
鸡公狮和猫头狮的舞法是基本相同的,只是在套路进行中有些区别。鸡公狮舞的动作偏高,似雄鸡走路时头尾翘,多走路中间,舞狮者可以伸直腿进;猫头狮的动作偏低,似猫捉老鼠时的动作,舞狮者扎马步进桩(所谓“马步”,是。
鸡公狮轻巧玲珑,生动活泼。其鼓点明亮清脆,点子多变,十分悦耳,因此舞鸡公狮俗称“嚓铛叮”。一般,一个村庄组成一个狮队,每个狮队20人左右。狮队请来师傅为教练,农闲时晚上进行训练。主要是练三大项:一是练武术。
鸡公狮的舞法,大同小异,主要是要过好四关:一、进门关(也叫“打进门狮”)。狮队每到一个村庄,首先就要打进门狮,也就是从厅下(祠堂)正门,一直舞到厅堂。祠堂是每个村庄供奉祖先之地,是村人心目中十分神圣的。
配乐特征:龙狮田客家鸡公狮舞的伴奏乐器以大钹为主,配以铜锣、高腰鼓、手锣,其他狮种一般以鼓为中心配乐。配乐与鸡公狮舞动作密切配合,例如掺门口(旺屋)、行路、开盘(鸡公狮舞)、祭祀、武术表演等,有慢板、中板、
舞鸡公狮要过好四关:进门关、表演关、采青关和上彩关。其中,表演关是鸡公狮舞的最主要内容,当中的惊狮、驯狮、偿狮、逗狮、武术表演、“十点梅花”都是精采内容,尤以“十点梅花”锣鼓乐为最绝最妙。
舞狮服装(衣服、脚缠、腰带)、拜贴(狮队受邀请柬,标明狮队村名、堂号、狮队带队师傅姓名)、席子等。武术表演器械:长棍(2.7米)、拆棍(1.6米)、快耙、双刀、了哥针(红缨枪)、单刀、藤盘(盾牌)、双锏、锹刀。
龙狮田村为客家潘姓家族,每代都有一名或几名鸡公狮师傅,有时也会隔代相传技艺,或者同一代人不同时期学习不同技艺。但有其共通性,一般10岁至18岁之间先习武和舞狮尾,等到有下一代人学习武术时,才学习舞狮头及锣鼓。
表示权力、威严、尊贵。
三、风格不同 南狮 南狮一般是单狮表演,表演中要体现狮子时而威武勇猛,雄壮威风,时而嬉戏欢乐,幽默诙谐,要将喜、怒、醉、乐、猛、惊、疑、动、静、醒等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、出神入化、淋漓尽致。北狮 北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