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太极拳类:杨式太极拳,吴式太极拳,陈式太极拳 2.形意拳 3.心意拳 4.少林:5.武当,6.咏春拳,7.螳螂拳8.八卦掌9.通背拳10.戳脚11.查拳12.八极拳13.铁纱掌14.大成拳 。
武术器械对练还有大刀进枪、匕首进枪、梢子棍进枪等长、短、双、单不同武术器械对练(图2)。③徒手与器械对练。运动员一方徒手,另一方手持器械进行攻防对练。套路的编排,多以徒手的一方争夺对方器械的形式出现。如空手夺刀,
日出于泰山之巅,空旷间,大开大合,蹿纵跳跃,舒展大方,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;月悬于小桥之上,竹林间,短桥寸劲,阔幅沉马,迅疾紧凑,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。这里要先明确一点,即此篇所谈的武术主要指拳脚功夫。中国古代武术风格的差异可以用。
拳术:长拳、南拳、太极拳等。短器械:刀术、剑术、南刀、太极剑等。长器械:棍术、枪术、南棍等。对练:三人对练、二人对练,又分为徒手对练、器械对练。混合双人太极拳。集体项目:集体拳术、集体单。
南拳:中国南方各省流行的拳术;短拳:又称短打,一种较为古老的拳;象形拳:包括猴拳、蛇拳、鹰爪拳、螳螂拳、醉拳等;少林七星拳:原系少林七星门的看家拳,也是少林武术的基础之一;少林四趟拳:吸收。
(1)、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(2)、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(3)、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 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。
包括内家拳、太极拳、形意拳、八卦掌等。②长拳类。包括少林拳、查拳、华拳、三皇炮捶、通背拳、翻子拳、拦手拳、戳脚、六合拳等,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查、华、炮、洪等拳术特点综合整理的适应普及的初、中级。
汉时,有了剑舞、刀舞、双戟舞、钺舞等。这都说明,汉时的武舞已有明显的技击性,有招法,又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。汉时是武术大发展的时期,已形成了多种技术风格的流派。如《汉书 .艺文志》收入的“兵技巧”类就有13家、199篇,都。
右腿支撑站立,左脚从体侧放置到一定高度的物体上,脚尖勾起,右臂上举,左掌立于胸前,两腿伸直,腰部挺立,上体向左侧下振压,振压幅度要逐渐加大,直到上体能侧倒在左腿上。两腿交替进行。学练要点:两腿伸直,开髋立腰。
一、摆拳 并步站立,两手成掌,同时从右、向上,经头向左侧平举成立掌。二、撩拳 弓步双分掌,右腿弯曲,左腿蹬直。右腿蹬直,左腿弯曲上体左转成左弓步;左掌变勾向左、向后、直臂划平弧成反勾置于体后。三、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