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剑秋、王青山武当的徐本山、太极的杨露禅陈发科、还有黄河大侠霍元甲、长江大侠吕紫剑、自然门的杜心武以及大刀王五等等太多了,民国时期各门各派都有高手出现
杜心武(1869~1953)武术家,又名星武,字慎愧,号儒侠,道号"斗米观"居士。湖南省慈利县人。家世业儒。自幼文武双修,9岁拜师从严克习文练武;后又从数名拳师习少林拳械与鹰爪拳、梅花桩以及运气站桩等,13岁时已有武名。后从四川峨眉。
市场化是推广太极拳最有力的手段,陈微明和他的致柔拳社是民国太极拳市场化最早、最成功的典范。 参考文献 [7]陈微明著,二水居士校注.陈微明武学辑注·太极答问[M].北京: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,2016:281 [8]陈微明著,二水居士校注.
从1912年至1927年一大批武术社团先后创立,构成了这一阶段武术乃至社会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精武体育会是民间学术社团,其前身是霍元甲主持的“精武体操学校”。鉴于“学校”这种名称与形式限制了招生范围和广泛传播武术,在霍元甲的学生陈。
在民国时期众多的武术组织中,影响较大的是精武体育会。其前身是1909年武术名家霍元甲创立的精武体操学校,1910年改为精武体育会。它“以提倡武术,研究体育,铸造强毅之国民为宗旨。”
民国时期,民间出现了许多拳社,武术会,体育会等武术组织。
大批武术社团、会馆相继成立,它们无不提倡“尚武精神”,把武术作为振奋民族精神,铸就尚武国民,强种强国的教育手段,这使武术在民国时期的社会地位骤然提升。如精武体育会、体育研究社、中华武术会等,这些新兴的武术组织大体有两大类型,一种。
9个。协会有中国传统武术技击套路、散打、擒拿、女子防身术、一招制敌、自由搏击、散手、格斗实战、以及刀枪棍棒等可以供社团成员强身自卫。
孙禄堂 孙禄堂(1860—1933年)名福全,字禄堂,晚号涵斋,别号活猴,河北顺平县北关人,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,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。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,武神,万能手,虎头少保,天下第一手之称。李景林。
十大武术家孙禄堂、李景林、李书文、尚云祥、张策、杜心武、刘百川、李尧臣、韩慕侠、王子平(民国十大武术家,是根据近代武术史,参照武林中的相关文献记载,依据武术家自身各方面的综合实力,包括武功造诣、技击实战、武术理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