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史上的成熟期 明清武术论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注重对武术拳种的收集、整理、学习,既总结前人的经验博采众家之长,又颇有自己的见地与特点,集古代武术之大成;同时受兵学之影响,明清武术论著常以兵学之。
明清时期(1368年~1911年)是武术大发展时期,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流派林立,不同风格的拳种和器械得到了大发展,武术作为军事技术、健身手段及表演技艺的多种价值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。自明代以来,以戚继光、程宗猷、茅元。
旧传武术资料绝大部分是明清时代和民国时期的,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武术资料受西方及印刷技术进步影响,配图和注文相对都比较详细一些
明代是我国武术发展与提高的高峰期,这一时期已把武艺中的武术改变为了一项正式体育运动项目,使防身、健体、表演三者兼备,而且门派林立,体系完备,对各种拳械综合归并,统称为“十八般武艺”。清王朝曾经禁止民间练武,但民间。
宋、元时期统治阶级的禁武一、宋代统治阶级的禁武二、元代统治阶级的禁武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武术第一节 军队中的武技训练与武举制的终结一、注重“实艺”的军中武技训练二、武举制、武学的沿承及废止第二节 民间武术的。
出版/发行时间: 2008-12-01出版社: 人民体育出版社作者: 江百龙 林鑫海ISBN: 版次: 1开本: 32开页数: 334 一、古代武术论著概述二、明清武术论著的分类及其基本内容三、明清武术论著的主要成就与特点第一编 。
《剑经》、《纪效新书》、《武编》、《耕余剩技》、《阵记》、《武备志》、《手臂录》、《苌氏武技书》等等,大约有二十部。这些是明清时代的武学典籍,是武术的绝对经典。
明清武术高度发展的典型代表就是嵩山少林寺的武术。明正德年间,少林寺就已“以搏名天下”。少林寺至今还遗存有明天启年间(公元1621~1627年)立的一座“少林观武”碑,碑上刻有“暂息招提试武僧,金戈铁棒技层层”的诗句。
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文化成熟定型的标志主要有:一、武术门派流派体系形成。如,少林、武当、峨眉、八卦、形意、太极,等等;二、武术内功形成。由于武术在民间秘密结社中流传时,与导引、吐纳相结合,形成中国武术独特的内功练法;
武术起源于人类诞生之时,一直相伴,只要存在战争、格斗,就存在武术。宋朝的岳飞、明朝时的戚继光、俞大猷、吴殳等等都是武术研究家,遗留有《纪效新书》、《剑经》、《手臂录》等武术著作,岳飞传下的形意拳实战威力很强,